(B类)
东文广旅体函〔2024〕118号
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关于东莞市
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20240003号
提案答复的函
杨意坚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抢抓机遇、补足短板,大力推进我市职业体育发展的建议》(第20240003号)提案收悉,经综合市委宣传部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我市目前职业体育重点项目发展情况
您所提“摸清职业体育重点项目发展情况,力争实现一项目一策的发展和扶持措施”。目前我市体育项目参加职业联赛主要为篮球项目,而足球职业联赛已将注册地迁移到佛山市。其中广东宏远篮球俱乐部参加CBA联赛,东莞新世纪篮球俱乐部参加WCBA联赛,有关情况如下:
(一)广东宏远篮球俱乐部
广东宏远篮球俱乐部成立于1993年,由广东宏远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于1993年12月28日正式在中国篮协注册,是中国首家在中国篮协注册的民营职业篮球俱乐部,也是CBA历史最为悠久的俱乐部之一。发展至今,广东宏远男篮曾先后11次问鼎CBA联赛总冠军,包括CBA联赛2004-2006年队史三连冠、2008-2011年队史四连冠和2012-2013赛季、2018-2021赛季三连冠。俱乐部球队与广东省体育局开展合作,代表广东省参加全运会男篮项目,于2009年代表广东男篮首夺全运会男篮冠军,2013年再度夺得全运会男篮冠军。
广东宏远男篮注重青训队伍和人才输送,这是俱乐部长期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自1995年起,俱乐部就与广东省二沙体育训练中心合作,共建青年队。近30年来,俱乐部为广东省和中国男篮输送了大批人才,培养出了易建联、杜锋、朱芳雨、王仕鹏、周鹏、任骏飞、赵睿、胡明轩、徐杰等一众国手。
(二)东莞市新世纪篮球俱乐部
东莞市新世纪篮球俱乐部成立于1956年,球队名叫“广东东莞新彤盛女篮”,是一支年轻、朝气蓬勃、在国内具有一定实力的队伍。队员拼抢积极、作风顽强,建队以来坚持以“快、灵、准”的传统打法。队伍坚守团结拼搏,刻苦训练的原则。多年来为国家队输送了魏伟、关馨、黄红纰、丁园、邱思玥、杨力维、黄思静、李月汝、沈怡、迪拉娜·迪里夏提、杨舒予、陈明伶等一批优秀运动员。
近年来,在新世纪篮球俱乐部的职业化建设和运营下,广东东莞新彤盛女篮在全运会、WCBA联赛、青运会等比赛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2017年第十三届全运会中,广东东莞新彤盛女篮终结了解放军女篮全运会9连冠,迎来了61年来队史上的首个全运会冠军。在WCBA联赛2018-2019赛季获得联赛总冠军,这也是建队以来第一个联赛冠军,开创历史。2020日本东京奥运会,由广东东莞新彤盛女篮培养的四名球员入选国家队大名单,黄思静、杨力维、李月汝入选五人制女篮国家队,杨舒予入选三人女篮国家队。杨舒予代表的三人制篮球获得铜牌,创造了中国篮球奥运会历史第二佳绩,五人制女篮获得第五名。杨力维和杨舒予姐妹携手出征奥运会,成为一段佳话。
在第十四届全运会中,广东东莞新彤盛女篮在女子五人制篮球、女子三人制篮球成年组和女子三人制篮球U19组三个项目中收获2金3铜的好成绩。其中黄思静、杨力维、李月汝代表广东获得五人制篮球女篮成年组冠军(奥运联合队)、杨舒予代表广东获得三人制篮球女篮成年组冠军(奥运联合队)、广东东莞新彤盛女篮获得五人制篮球女篮成年组第三名、三人制篮球女篮成年组第三名、三人制篮球女篮U19组第三名,圆满完成了参赛任务。在2022年10月1日国庆节当天,广东新彤盛女篮再一次迎来高光时刻,队员杨力维、李月汝、黄思静、迪拉娜·迪里夏提与队友合力为中国女篮夺得2022女篮世界杯亚军,这是自1994年以来中国女篮在世界大赛的最好成绩。在2023年女篮亚洲杯中,中国女篮战胜日本队,时隔12年再度获得该项赛事冠军。2023年杭州亚运会五人篮球冠军和三人篮球冠军。在这些国内、国际大赛中,广东东莞新彤盛女篮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入选中国女篮备战亚运会集训名单就有杨力维、李月汝、黄思静、迪拉娜∙迪里夏提、杨舒予、陈丽宇、李嘉琳和陈明伶等多名球员。
(三)有关扶持措施
为做好体育强市工作,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每年积极争取市财政给予专项扶持经费促进广东宏远篮球俱乐部和东莞市新世纪篮球俱乐部发展,其中在第十五届全运会周期,2022年、2023年分别给予广东宏远篮球俱乐部专项扶持经费1000万元,给予东莞市新世纪篮球俱乐部专项扶持经费500万元。根据《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关于参加高水平篮球赛事奖励办法》规定,我市对获得CBA和WCBA总冠军的奖励标准,由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报市政府审定。获得CBA总决赛亚军奖励800万元;获得WCBA总决赛亚军奖励200万元;获得CBA总决赛第三、四名奖励400万元;获得WCBA总决赛第三、四名奖励100万元。
二、优质赛事和职业体育俱乐部带动职业体育领域的快速发展
(一)积极引进优秀职业俱乐部落户东莞
关于建议加大力度引进优秀职业俱乐部落户东莞。目前职业体育俱乐部属于具有商品经营性质的组织,属于竞技体育中有条件进入市场运作、生产与经营并具有竞争性的部分。它的产生不是出于社会共同需要的满足,更不是服务于全社会所有成员,尽管它可能产生种种社会效益,但更主要的目的是追求投资者或俱乐部自身的利益。因此,职业体育俱乐部是企业性质的经济实体,以营利为目的,产权关系明晰,具有独立的市场主体地位。目前暂未发现我市有企业意向发展成为职业体育俱乐部的情况,或想引进外省市职业体育俱乐部落户东莞的意向。下来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将积极鼓励有关企业向职业体育俱乐部方向发展,同时,为做好职业体育俱乐部落户工作,政府部门可以成立职能部门工作协调小组,积极协调职业体育俱乐部落户初期相关事务的办理。
(二)目前篮球职业联赛对促进我市体育发展情况
东莞职业篮球俱乐部带动城市办赛水平提升。职业联赛对办赛的要求逐年提升,也带动了东莞各级赛事的办赛水平水涨船高。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东莞便开始积累职业联赛办赛经验,办赛的专业性也得到世界顶级篮球赛事的检验。2019年,国际篮联篮球世界杯在中国举办,东莞经过国际篮联考察、确定,东莞成为全国八个赛区之一。东莞赛区承办了6场小组赛、5场排位赛、2场淘汰赛,共13场比赛。
一座城市,让投资者有足够的信心投资多家职业篮球俱乐部,能够支撑高水准、严要求的篮球赛事的举办,证明了其篮球专业程度之扎实。
三、加快体育场地升级,承接更多高水平赛事
为满足承办高水平体育赛事的需求,我市积极对重点体育场所进行升级改造,争取吸引和留住职业体育俱乐部落户东莞,具体做法如下:
(一)升级改造市体育中心体育场地。目前市体育中心体育场和市体育中心体育馆正在升级改造中。按照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市体育中心体育场、市体育中心体育馆合并立项,实施升级改造。体育场改造升级工程建设内容包括体育场主体、功能房、办公区域(含中心广场派出所和南城铁骑大队<维稳中心>办公区域)的消防疏散系统、水系统、电系统和通风系统改造,电房改造,灯光照明系统改造,治安技防设施设备建设,以及购置必要的音响系统和显示屏等。体育场改造后,可以符合举办大型演唱会和大型体育赛事条件,满足中甲足球联赛以上比赛场地的需求。
(二)升级改造市篮球中心。为做好第十五届全运会和残特奥会东莞赛区场馆建设工作,我市对市体育中心体育馆、市篮球中心进行升级改造。参照省执委会下发的《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广东赛区竞技体育项目场馆建设要求--篮球(篮球、三人篮球)》《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广东赛区场馆运行设计指南》《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广东赛区)竞赛场馆信息化建设导则》等文件要求,开展可研报告编制、初步设计等工作,确保改造升级后达到全运会篮球比赛要求。
四、整合不同领域资源,促进职业体育发展
(一)东莞广播电视台体育方面宣传报道有关情况(详见附件1)。东莞广播电视台一直以来对体育领域的宣传非常重视,所辖广播、电视及网络平台对本土体育赛事、体育事件、体育人物等进行及时报道和广泛宣传,同时大力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在社会上营造良好的全民健身氛围。下一步将继续深耕本土体育园地,做好宣传报道工作。一是立足本土,做好我市开展群众体育活动的动态报道;二是关注赛事,做好市内体育赛事的报道和东莞运动员参与省内、国内和国际比赛的跟踪报道;三是提前谋划,作为全国第十五届运动会和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执委会成员单位,积极按照有关宣传要求和指引,做好东莞赛区的全过程报道工作;四是产业开发,积极寻求与体育领域企业合作,共同推动东莞体育产业发展,达到双赢效果。
(二)东莞日报体育方面宣传报道有关情况(详见附件2)。作为本地主流媒体,体育新闻长久以来都是《东莞日报》的聚焦重点,从体育部(2005年)到文体新闻部(2019年),直至目前的都市新闻部(2020年),在媒体环境不断发展的进程中,东莞日报体育新闻报道不断推陈出新、出新出彩。其中对东莞莞联(现佛山南狮)俱乐部的报道有关情况如下:
在东莞莞联俱乐部的最初前身——麻涌融易俱乐部创立的过程中,东莞日报对于坚守东莞足球青训的教练员、队员均有详尽报道,见证着东莞莞联从业余球队向职业俱乐部升级的全过程。以2020年中冠联赛广东良和堂(东莞莞联前身)夺冠为标志,2021年、2022年中乙联赛,对于东莞莞联的节点表现,东莞日报以及东莞日报旗下“东莞+”新闻APP,均有极为珍贵的“原始资料”性质报道。2023年,东莞莞联递补升入中甲联赛,继2004年东莞东城出战中甲之后,东莞足球时隔近20年重回中国职业足球联赛舞台。值此背景,东莞日报对于东莞足球进行系统回顾,推出系列专题,为东莞莞联的“升班马赛季”积极升温造势。纵观2023赛季,在东莞莞联顺利保级完成目标的过程中,即便球队主场从东莞迁至佛山,东莞日报依旧进行全部场次报道,全年累积50篇以上。以东莞莞联的中冠、中乙、中甲赛季而论,东莞日报合计报道超150篇,以相当显著的篇幅对东莞足球的“火种”进行关注。同时也是全国唯一一家全程关注和报道莞联的媒体。
(三)下一步工作。市委宣传部将积极协调东莞日报社、东莞广播电视台两家市直媒体,在报纸、电台、电视、网络等全媒体平台,多渠道、全方位宣传相关方针、政策,及时总结和推广相关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将主动谋划,加强宣传推广,充分整合文化、广电、旅游、体育等领域资源,坚持“办赛事就是办城市”的理念,积极推动主流媒体对我市职业体育俱乐部和职业体育赛事的宣传报道,积极推动体育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争取最大限度释放职业体育俱乐部和职业体育赛事效应,提升城市品质。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4年7月17日
(联系人:麦宇钦,联系电话:22226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