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艺矩阵”再添新成果,《小小说选刊》在桥头设立创作基地
“文艺矩阵”再添新成果,《小小说选刊》在桥头设立创作基地
近日,东莞市重点文艺创作基地建设频频传来佳讯,“文艺矩阵”品牌项目取得一系列具有重要影响的新成果。全国小小说权威刊物、著名文学期刊《小小说选刊》在东莞市桥头镇授牌成立“东莞(桥头)小小说创作基地”,东莞再新添一个有全国聚合力、影响力的文艺创作基地。
同日,第四届“扬辉小小说奖”暨“华通杯”广东省第三届小小说“双年奖”颁奖大会在桥头镇隆重举行,来自东莞市重点文艺创作基地的多位作家纷纷获奖。此外,由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策划制作的“文艺矩阵”东莞市重点文艺创作基地H5“云地图”正式通过网络平台公开发布。
东莞(桥头)小小说创作基地成果丰硕
这次高规格、高水平的颁奖大会,吸引国内文学大咖云集东莞桥头,助力桥头打造文学重镇和文学之乡,是一次成功的、很有意义的文学盛会。中国作家协会社联部主任李晓东,中国作家协会小说选刊杂志社副主编顾建平,河南省小小说学会会长、评论家杨晓敏,中国作家协会作家文摘报总编助理季冉,江西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副总编、《微型小说选刊》主编张越,《小小说选刊》《百花园》主编秦俑,广东省作协二级巡视员、社联部主任谢石南,广东省小小说学会会长申平等参加活动。
来自全国的著名作家、评论家对东莞小小说创作成绩给予充分认可。小小说权威刊物《小小说选刊》在桥头设立创作基地,不仅能够促进中国当代小小说的繁荣与发展,鼓励小小说创作的探索与创新,同时也进一步扩大了东莞桥头•中国小小说特色文化品牌的影响力。
此前,全国层面的第四届“扬辉小小说奖”竞争激烈,最终东莞作家刘帆以近年来创作成就和小说集《蝴蝶》斩获最高单项奖,与省外知名作家谢志强、袁炳发一同获得成就奖;老作家莫树材因对东莞(桥头)小小说事业的突出贡献获得特别奖。
本
次活动的承办单位之一东莞(桥头)小小说创作基地是由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授牌成立的全市重点文艺创作基地之一,近年来创作成果丰厚,培养了一批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作家。据介绍,基地成员先后在《小说选刊》《小小说选刊》《北京文学》《时代文学》《北方文学》《芒种》《山西文学》,以及广东省著名期刊《作品》等全国各级报刊杂志发表作品8000多篇,出版著作30多部,市级以上获奖1000多个;基地特色品牌赛事有荷花文学奖、扬辉小小说奖、东莞市小小说创作大赛等系列品牌赛事;特色品牌活动有《荷风》春夏秋冬改稿会、小小说进校园、进企业、名家讲座、文学沙龙等特色文学活动。以桥头为引领的东莞小小说,成为莞邑大地的一支文学“轻骑兵”,并在省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是一支不可忽视的文学力量。
“文艺矩阵”文艺创作基地“云地图”正式发布
据介绍,截至2022年底,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在全市先后授牌设立文学、影视、音乐、舞蹈、戏剧、美术、摄影等艺术门类共78个重点文艺创作基地,通过市镇联动和扶持引导,精心组织“墨韵岭南•文艺矩阵”全国中国画名家作品邀请展、“文艺矩阵 东江画廊”大型情景交响音画《东江说》、“文艺矩阵 荔香岭南”东莞市荔枝主题音乐文学创作与征集等多个系列品牌活动,编撰出版《文艺矩阵》系列图书,搭建文艺创作交流展示平台,基层文艺创作力量不断壮大,形成了覆盖全市、百花竞放的“文艺矩阵”品牌。
日前,由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策划制作的“文艺矩阵”东莞市重点文艺创作基地H5“云地图”正式通过网络平台公开发布。该电子地图以别具创意的手绘动漫风格,将全市各基地按镇街(园区)进行划分,形象地展现给读者观众,通过点击各镇街(园区)的图标即可便捷浏览到当地的基地概况。H5“云地图”目前收录各艺术门类共78个重点文艺创作基地,展示出东莞文艺创作繁荣璀璨的图景,为东莞文艺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信心。
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2023年将紧扣全市高质量发展大局推动东莞市重点文艺创作基地认定与扶持工作,争取全市基地达85个以上。同时围绕文化强市建设的主题,组织策划“文艺矩阵”系列品牌活动,进一步扩大基地的影响力,推动全市文艺创作繁荣发展,并坚持守正创新、踔厉奋发,以愈加饱满的精神状态,同心唱响时代奋进凯歌,用文艺汇聚起“双万”新东莞团结奋斗、勇毅前行的磅礴力量。
(扫码进入H5地图)
-
大型交响音画《东江说》演绎东江澎湃史诗
大型交响音画《东江说》演绎东江澎湃史诗
铿锵的节奏、欢快的音符、醇厚的男音、柔美的女声,将观众带入东江蜿蜒、秀美、辽阔的意境之中。
日前,“文艺矩阵 东江画廊”大型情景交响音画《东江说》在玉兰大剧院录制完成,以创造性的表现手法、突破性的艺术呈现,向观众演绎跨越时空的东江史诗。11月16日,《东江说》演出视频通过央视频、知东莞、腾讯视频等平台正式公开发布。
四个篇章演绎东江“前世今生”
情景音画以综合舞台表演形式,将音乐、情景剧和诗画进行完美融合,演绎出气势恢宏、内涵深厚的澎湃史诗,为观众奉上一场尽显东江自然与人文之美的时代画卷。观众从丰富变换的调式,色彩交织的多媒体表现手段、气势磅礴的音乐力量之中,畅想着东江的“前世今生”和新时代、新征程。
“文艺矩阵 东江画廊”大型情景交响音画《东江说》由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东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石碣镇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东莞文学艺术院、东莞市音乐家协会、东莞市朗诵艺术家协会、石碣镇文化服务中心、沙田镇文化服务中心、道滘镇文化服务中心、东莞市长安雅正学校、东莞市校园音乐学会联合承办。
作为今年东莞市精品文艺演出的重要项目之一,《东江说》是东莞市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双万”新起点,锚定“十四五”时期文化强市建设工作目标,自觉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务实之举。整场演出围绕东江独特的地理、人文、历史等特征,通过演绎新东江的风土风情和人文气质,进一步提炼展示具有东莞特征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讲好东莞故事、传播好东莞声音。
本次大型情景交响音画演出,由深圳交响乐团、深圳交响乐团合唱团担纲领衔演绎,并邀请众多国家级歌唱家及东莞本土艺术家同台表演。音乐会共由16首原创作品组成,分“疍家往事”“东江在说”“潮涌东江”“湾区扬帆”四个篇章。这部作品融合了器乐、声乐、朗诵、舞美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以完整的结构、严谨的调性、优美的旋律,构成多样形象和恢宏之气,而且一章一貌,使七个乐章既各具特色又浑然一体,大气磅礴,极具视听冲击力。
本次大型交响音画的亮点之一是主创团队阵容强大,汇聚了崔臻和、黄松哲等著名作曲家,以及车行、李晓达、朱明等著名词作家,并邀请了王军担任指挥,刘梦侠任总导演,以及申明鹤、吴妮、黄文力、王琦、张波、王志明、黄云南等东莞本土音乐艺术家联合加盟。在文学统筹方面,则由胡磊、方舟等人合力担纲,并由帅志刚担任语言艺术统筹兼讲述人。
本次演出的四大篇章曲目中,还集中展示了全市各重点文艺创作基地与东莞市青年文艺人才的创作成果和表演风采。他们分别担任词曲主创人员或歌曲演唱者,以鲜明岭南风情的音乐旋律、情景表演、诗画朗诵艺术形式,演绎东江的沧桑岁月和城市奋进的历程。
《东江说》展现东莞“七大文化”特色底蕴
“这是一台具有独特创意、艺术品位很高、生动感人的大型情景交响音画力作,也是一部致敬历史、礼赞新时代的音乐作品。”刘梦侠总导演接受采访时表示,《东江说》是一部宏大的历史叙事体裁的交响音画,更加集中、全面地展现了东江的前世今生,且在艺术上完成度很高,着力表现东江辽远的历史和博大的文化精神,给人们带来更充盈的思想、艺术享受。
东江承载着莞邑人们绵长赓续的记忆,这里的每一个故事都带着东江水浩渺的声响,让走过的人染上莫名的情愫。《东江说》所有原创歌曲、器乐作品及朗诵作品,均以东江为大背景和叙事主线,以东江流域沿线的镇(街)为着眼点,全面展现东莞丰富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改革开放文化、潮流文化、体育文化、莞邑文化和生态文化等“七大文化”的特色底蕴,艺术地表达东莞飞跃发展的精彩史诗,真情讴歌千万儿女在莞邑大地阔步走进新时代的生动剪影。
“东莞建设文化强市,需要创作出更多的文艺精品。精品文艺不仅要有突出的思想性、艺术性,还要有观赏性。《东江说》顺应了时代
要求,饱含激情与思想,寓教于乐,深得人心,是新时代东江题材一部难得的精心之作、创新之作。”本场演出的音乐总监、著名作曲家崔臻和表示,《东江说》这一交响音画主题集中、形式多样、织体清晰,多方位、多角度描绘了莞邑儿女对东江的依存和眷恋。同时,他表示《东江说》在艺术创作上将以高标准高水平,不断总结经验,在音乐创作中继续打磨,以其独具魅力的岭南文化特色,走出东莞,走向全国。
演出节目传播成为新热点,网民争相发表“东江说”
“当我们置身现场,可聆听到或沉重、或欢快、或悠长、或跳跃的织体,聆听到独唱、重唱与合唱的交相辉映,聆听到人声与器乐的交错对话、分离统一、对比冲突,进而感受个体与集体的艺术张力。”担任现场交响演奏指挥的王军表示,大型交响音画《东江说》是创作团队音乐探索的成功之作,音乐主题的结构张力,时而气势雄伟,时而优雅细腻,时而庄重深沉,塑造了一幅辽阔的描绘东江历史和现实的壮美画面。
“从词曲的写作到每一个曲目的舞台编创,再到表演者的现场发挥,均表现出了很高的水准。”故事讲述人帅志刚认为,《东江说》构思广阔、内容丰富、叙事宏大,不论是文学内容或是音乐都饱含深情、独具特色,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沧桑感、深邃感、厚重感。
自11月16日,《东江说》演出视频通过央视频、知东莞、腾讯视频等平台正式公开发布后,东莞市民群众纷纷转发分享,在社交平台兴起了一波传播热潮。“东江说”作为一个热词在新媒体平台被广泛传播引用。他们用“东江说”表达各自对东莞这座城市的情感和个人的心声。
“
《东江说》给我上了一堂很生动的历史、地理课,让我对东江的认知更加深刻。”一名观众朋友在转发朋友圈时发了一段感言:“《东江说》通过交响乐、歌唱、诗朗诵艺术形式把东江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表达出来,看得出创作团队非常用心。”
“《东江说》是深深扎根于岭南文化沃土的优秀大型交响音画作品。”看过演出节目的一名东莞市本土音乐名家评价说,《东江说》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艺术手段,描写东江的人与事、传统与现代、依赖与爱恋,犹如一曲曲圣咏,荡涤心灵;犹如一幅幅写意画,澎湃心潮;犹如一股股清泉,沁人心扉;更如一部史诗,沉淀历史,意蕴深远。”
1 -
大型交响音画《东江说》演绎东江澎湃史诗
大型交响音画《东江说》演绎东江澎湃史诗
铿锵的节奏、欢快的音符、醇厚的男音、柔美的女声,将观众带入东江蜿蜒、秀美、辽阔的意境之中。
日前,“文艺矩阵 东江画廊”大型情景交响音画《东江说》在玉兰大剧院录制完成,以创造性的表现手法、突破性的艺术呈现,向观众演绎跨越时空的东江史诗。11月16日,《东江说》演出视频通过央视频、知东莞、腾讯视频等平台正式公开发布。
四个篇章演绎东江“前世今生”
情景音画以综合舞台表演形式,将音乐、情景剧和诗画进行完美融合,演绎出气势恢宏、内涵深厚的澎湃史诗,为观众奉上一场尽显东江自然与人文之美的时代画卷。观众从丰富变换的调式,色彩交织的多媒体表现手段、气势磅礴的音乐力量之中,畅想着东江的“前世今生”和新时代、新征程。
“文艺矩阵 东江画廊”大型情景交响音画《东江说》由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东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石碣镇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东莞文学艺术院、东莞市音乐家协会、东莞市朗诵艺术家协会、石碣镇文化服务中心、沙田镇文化服务中心、道滘镇文化服务中心、东莞市长安雅正学校、东莞市校园音乐学会联合承办。
作为今年东莞市精品文艺演出的重要项目之一,《东江说》是东莞市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双万”新起点,锚定“十四五”时期文化强市建设工作目标,自觉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务实之举。整场演出围绕东江独特的地理、人文、历史等特征,通过演绎新东江的风土风情和人文气质,进一步提炼展示具有东莞特征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讲好东莞故事、传播好东莞声音。
本次大型情景交响音画演出,由深圳交响乐团、深圳交响乐团合唱团担纲领衔演绎,并邀请众多国家级歌唱家及东莞本土艺术家同台表演。音乐会共由16首原创作品组成,分“疍家往事”“东江在说”“潮涌东江”“湾区扬帆”四个篇章。这部作品融合了器乐、声乐、朗诵、舞美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以完整的结构、严谨的调性、优美的旋律,构成多样形象和恢宏之气,而且一章一貌,使七个乐章既各具特色又浑然一体,大气磅礴,极具视听冲击力。
本次大型交响音画的亮点之一是主创团队阵容强大,汇聚了崔臻和、黄松哲等著名作曲家,以及车行、李晓达、朱明等著名词作家,并邀请了王军担任指挥,刘梦侠任总导演,以及申明鹤、吴妮、黄文力、王琦、张波、王志明、黄云南等东莞本土音乐艺术家联合加盟。在文学统筹方面,则由胡磊、方舟等人合力担纲,并由帅志刚担任语言艺术统筹兼讲述人。
本次演出的四大篇章曲目中,还集中展示了全市各重点文艺创作基地与东莞市青年文艺人才的创作成果和表演风采。他们分别担任词曲主创人员或歌曲演唱者,以鲜明岭南风情的音乐旋律、情景表演、诗画朗诵艺术形式,演绎东江的沧桑岁月和城市奋进的历程。
《东江说》展现东莞“七大文化”特色底蕴
“这是一台具有独特创意、艺术品位很高、生动感人的大型情景交响音画力作,也是一部致敬历史、礼赞新时代的音乐作品。”刘梦侠总导演接受采访时表示,《东江说》是一部宏大的历史叙事体裁的交响音画,更加集中、全面地展现了东江的前世今生,且在艺术上完成度很高,着力表现东江辽远的历史和博大的文化精神,给人们带来更充盈的思想、艺术享受。
东江承载着莞邑人们绵长赓续的记忆,这里的每一个故事都带着东江水浩渺的声响,让走过的人染上莫名的情愫。《东江说》所有原创歌曲、器乐作品及朗诵作品,均以东江为大背景和叙事主线,以东江流域沿线的镇(街)为着眼点,全面展现东莞丰富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改革开放文化、潮流文化、体育文化、莞邑文化和生态文化等“七大文化”的特色底蕴,艺术地表达东莞飞跃发展的精彩史诗,真情讴歌千万儿女在莞邑大地阔步走进新时代的生动剪影。
“东莞建设文化强市,需要创作出更多的文艺精品。精品文艺不仅要有突出的思想性、艺术性,还要有观赏性。《东江说》顺应了时代
要求,饱含激情与思想,寓教于乐,深得人心,是新时代东江题材一部难得的精心之作、创新之作。”本场演出的音乐总监、著名作曲家崔臻和表示,《东江说》这一交响音画主题集中、形式多样、织体清晰,多方位、多角度描绘了莞邑儿女对东江的依存和眷恋。同时,他表示《东江说》在艺术创作上将以高标准高水平,不断总结经验,在音乐创作中继续打磨,以其独具魅力的岭南文化特色,走出东莞,走向全国。
演出节目传播成为新热点,网民争相发表“东江说”
“当我们置身现场,可聆听到或沉重、或欢快、或悠长、或跳跃的织体,聆听到独唱、重唱与合唱的交相辉映,聆听到人声与器乐的交错对话、分离统一、对比冲突,进而感受个体与集体的艺术张力。”担任现场交响演奏指挥的王军表示,大型交响音画《东江说》是创作团队音乐探索的成功之作,音乐主题的结构张力,时而气势雄伟,时而优雅细腻,时而庄重深沉,塑造了一幅辽阔的描绘东江历史和现实的壮美画面。
“从词曲的写作到每一个曲目的舞台编创,再到表演者的现场发挥,均表现出了很高的水准。”故事讲述人帅志刚认为,《东江说》构思广阔、内容丰富、叙事宏大,不论是文学内容或是音乐都饱含深情、独具特色,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沧桑感、深邃感、厚重感。
自11月16日,《东江说》演出视频通过央视频、知东莞、腾讯视频等平台正式公开发布后,东莞市民群众纷纷转发分享,在社交平台兴起了一波传播热潮。“东江说”作为一个热词在新媒体平台被广泛传播引用。他们用“东江说”表达各自对东莞这座城市的情感和个人的心声。
“
《东江说》给我上了一堂很生动的历史、地理课,让我对东江的认知更加深刻。”一名观众朋友在转发朋友圈时发了一段感言:“《东江说》通过交响乐、歌唱、诗朗诵艺术形式把东江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表达出来,看得出创作团队非常用心。”
“《东江说》是深深扎根于岭南文化沃土的优秀大型交响音画作品。”看过演出节目的一名东莞市本土音乐名家评价说,《东江说》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艺术手段,描写东江的人与事、传统与现代、依赖与爱恋,犹如一曲曲圣咏,荡涤心灵;犹如一幅幅写意画,澎湃心潮;犹如一股股清泉,沁人心扉;更如一部史诗,沉淀历史,意蕴深远。”
1 -
大型交响音画《东江说》演绎东江澎湃史诗
大型交响音画《东江说》演绎东江澎湃史诗
铿锵的节奏、欢快的音符、醇厚的男音、柔美的女声,将观众带入东江蜿蜒、秀美、辽阔的意境之中。
日前,“文艺矩阵 东江画廊”大型情景交响音画《东江说》在玉兰大剧院录制完成,以创造性的表现手法、突破性的艺术呈现,向观众演绎跨越时空的东江史诗。11月16日,《东江说》演出视频通过央视频、知东莞、腾讯视频等平台正式公开发布。
四个篇章演绎东江“前世今生”
情景音画以综合舞台表演形式,将音乐、情景剧和诗画进行完美融合,演绎出气势恢宏、内涵深厚的澎湃史诗,为观众奉上一场尽显东江自然与人文之美的时代画卷。观众从丰富变换的调式,色彩交织的多媒体表现手段、气势磅礴的音乐力量之中,畅想着东江的“前世今生”和新时代、新征程。
“文艺矩阵 东江画廊”大型情景交响音画《东江说》由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东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石碣镇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东莞文学艺术院、东莞市音乐家协会、东莞市朗诵艺术家协会、石碣镇文化服务中心、沙田镇文化服务中心、道滘镇文化服务中心、东莞市长安雅正学校、东莞市校园音乐学会联合承办。
作为今年东莞市精品文艺演出的重要项目之一,《东江说》是东莞市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双万”新起点,锚定“十四五”时期文化强市建设工作目标,自觉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务实之举。整场演出围绕东江独特的地理、人文、历史等特征,通过演绎新东江的风土风情和人文气质,进一步提炼展示具有东莞特征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讲好东莞故事、传播好东莞声音。
本次大型情景交响音画演出,由深圳交响乐团、深圳交响乐团合唱团担纲领衔演绎,并邀请众多国家级歌唱家及东莞本土艺术家同台表演。音乐会共由16首原创作品组成,分“疍家往事”“东江在说”“潮涌东江”“湾区扬帆”四个篇章。这部作品融合了器乐、声乐、朗诵、舞美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以完整的结构、严谨的调性、优美的旋律,构成多样形象和恢宏之气,而且一章一貌,使七个乐章既各具特色又浑然一体,大气磅礴,极具视听冲击力。
本次大型交响音画的亮点之一是主创团队阵容强大,汇聚了崔臻和、黄松哲等著名作曲家,以及车行、李晓达、朱明等著名词作家,并邀请了王军担任指挥,刘梦侠任总导演,以及申明鹤、吴妮、黄文力、王琦、张波、王志明、黄云南等东莞本土音乐艺术家联合加盟。在文学统筹方面,则由胡磊、方舟等人合力担纲,并由帅志刚担任语言艺术统筹兼讲述人。
本次演出的四大篇章曲目中,还集中展示了全市各重点文艺创作基地与东莞市青年文艺人才的创作成果和表演风采。他们分别担任词曲主创人员或歌曲演唱者,以鲜明岭南风情的音乐旋律、情景表演、诗画朗诵艺术形式,演绎东江的沧桑岁月和城市奋进的历程。
《东江说》展现东莞“七大文化”特色底蕴
“这是一台具有独特创意、艺术品位很高、生动感人的大型情景交响音画力作,也是一部致敬历史、礼赞新时代的音乐作品。”刘梦侠总导演接受采访时表示,《东江说》是一部宏大的历史叙事体裁的交响音画,更加集中、全面地展现了东江的前世今生,且在艺术上完成度很高,着力表现东江辽远的历史和博大的文化精神,给人们带来更充盈的思想、艺术享受。
东江承载着莞邑人们绵长赓续的记忆,这里的每一个故事都带着东江水浩渺的声响,让走过的人染上莫名的情愫。《东江说》所有原创歌曲、器乐作品及朗诵作品,均以东江为大背景和叙事主线,以东江流域沿线的镇(街)为着眼点,全面展现东莞丰富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改革开放文化、潮流文化、体育文化、莞邑文化和生态文化等“七大文化”的特色底蕴,艺术地表达东莞飞跃发展的精彩史诗,真情讴歌千万儿女在莞邑大地阔步走进新时代的生动剪影。
“东莞建设文化强市,需要创作出更多的文艺精品。精品文艺不仅要有突出的思想性、艺术性,还要有观赏性。《东江说》顺应了时代
要求,饱含激情与思想,寓教于乐,深得人心,是新时代东江题材一部难得的精心之作、创新之作。”本场演出的音乐总监、著名作曲家崔臻和表示,《东江说》这一交响音画主题集中、形式多样、织体清晰,多方位、多角度描绘了莞邑儿女对东江的依存和眷恋。同时,他表示《东江说》在艺术创作上将以高标准高水平,不断总结经验,在音乐创作中继续打磨,以其独具魅力的岭南文化特色,走出东莞,走向全国。
演出节目传播成为新热点,网民争相发表“东江说”
“当我们置身现场,可聆听到或沉重、或欢快、或悠长、或跳跃的织体,聆听到独唱、重唱与合唱的交相辉映,聆听到人声与器乐的交错对话、分离统一、对比冲突,进而感受个体与集体的艺术张力。”担任现场交响演奏指挥的王军表示,大型交响音画《东江说》是创作团队音乐探索的成功之作,音乐主题的结构张力,时而气势雄伟,时而优雅细腻,时而庄重深沉,塑造了一幅辽阔的描绘东江历史和现实的壮美画面。
“从词曲的写作到每一个曲目的舞台编创,再到表演者的现场发挥,均表现出了很高的水准。”故事讲述人帅志刚认为,《东江说》构思广阔、内容丰富、叙事宏大,不论是文学内容或是音乐都饱含深情、独具特色,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沧桑感、深邃感、厚重感。
自11月16日,《东江说》演出视频通过央视频、知东莞、腾讯视频等平台正式公开发布后,东莞市民群众纷纷转发分享,在社交平台兴起了一波传播热潮。“东江说”作为一个热词在新媒体平台被广泛传播引用。他们用“东江说”表达各自对东莞这座城市的情感和个人的心声。
“
《东江说》给我上了一堂很生动的历史、地理课,让我对东江的认知更加深刻。”一名观众朋友在转发朋友圈时发了一段感言:“《东江说》通过交响乐、歌唱、诗朗诵艺术形式把东江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表达出来,看得出创作团队非常用心。”
“《东江说》是深深扎根于岭南文化沃土的优秀大型交响音画作品。”看过演出节目的一名东莞市本土音乐名家评价说,《东江说》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艺术手段,描写东江的人与事、传统与现代、依赖与爱恋,犹如一曲曲圣咏,荡涤心灵;犹如一幅幅写意画,澎湃心潮;犹如一股股清泉,沁人心扉;更如一部史诗,沉淀历史,意蕴深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