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B类)
东文广旅体函〔2023〕111号
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关于东莞市政协
十四届二次会议第20230162号提案
答复的函
余映涛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依托东深供水工程规划建设饮水思源博物馆的建议》(第20230162号)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东深供水工程旧址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重要见证物,体现东深供水工程建设群体“要高山低头、令江水倒流”的时代精神,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践行生态文明的重要体现,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展现东深供水工程的历史,我局高度重视,自2022年下半年以来,先后于7月8日、13日到桥头镇、粤海水务集团、市水务局调研座谈,研究讨论东深供水工程相关文物保护利用和博物馆建设工作,并于7月26日联合市水务局邀请省文物维修工程专家、博物馆建设专家及水利专家、市城建局、粤海水务集团、桥头镇等到东深供水工程旧址现场勘察,征询专家工作建议,积极推动东深供水工程相关旧址的保护活化工作及博物馆建设工作。
一、摸清东深供水工程抽水站旧址现状
东莞桥头镇是东深供水工程的起点,是源头,也是整个工程的东江取水之处,在不同时期有3个取水点:
(一)1965年桥头抽水站旧址,是东深供水工程首期工程,于1965年投入使用,现已停用,由广东粤港公司管理。抽水站进行了原址原状保护,还保存着当时的机器设备、泵机、堤坝、文件等,完整体现了60年代东深供水工程首期抽水站的原貌。
(二)1991年邵岗头东江抽水站旧址,为东深供水工程首级抽水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东深供水工程的源头,分为第二期和第三期,其中第三期建成于1991年,由时任广东省省长朱森林题名,现已不再使用,机器设备已经撤场,其主体建筑保存完好。在东江抽水站附近,还保存着1994年广东省水利电力厅立的、题为“东深之源”的碑记,记载着东深供水工程的历史。广东粤港公司于2006年将邵岗头东江抽水站土地和资产移交东莞市政府,现属市运河治理中心管理。2012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东江抽水站旧址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被东莞市政府公布为市不可移动文物。
(三)1998年太园泵站,是改造后的东深供水工程的东江取水点,与东江抽水站旧址相隔不远。2021年,东深供水工程入选中宣部“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群体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广东粤港公司在此处专门设有展览,介绍东深供水工程的历史,但由于是生产重地,无法对外开放。
二、积极推动,参与谋划博物馆建设
基于调研情况,我局形成了《关于保护和活化利用东深供水工程旧址的工作建议》报市有关领导,其中提出明确工作内容、建立工作机制、落实资金安排等建议。饮水思源博物馆(或称“东深供水工程博物馆”)是关于水利工程、水生态文明、水利行业的博物馆,其定位为水利遗址类博物馆、水利行业专题博物馆,根据行业博物馆由相应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管理、文物行政部门对本区域的博物馆进行指导、协调和监管等相关规定,我局按照文博业务指导、协调工作职责,多次与相关部门、桥头镇沟通、调研、座谈,并请博物馆建设专家和文物专家现场勘查和征询意见,为东深供水工程博物馆的建设献策。根据《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莞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东府办〔2022〕67号),饮水思源博物馆已作为片区、镇街设施纳入东莞文化强市文体设施建设工作任务表,下来我局将加强指导博物馆建设相关业务。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3年6月30日
(联系人及电话:陈靖云,22837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