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B类)
东文广旅体函〔2023〕97号
签发人:司琪
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关于东莞市
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20230325号
提案答复的函
尊敬的陈宝瑜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古村落保护与利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建议》(第220230325号)提案收悉,经综合有关会办单位意见,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利用古村落岭南文化特色浓厚、历史文化悠久等优势,加强古村落保护,大力开发古村落旅游,培育具有地方特色、文化内涵和生态优势的文旅消费新项目,打造特色精品(示范)村,弘扬古村落传统文化。
一、有关工作情况
(一)以保护规划编制为指引,找准古村保护利用方向
目前,我市纳入历史文化保护名录内的古村落共有12处,其中有历史文化名村9处,传统村落12处。为贯彻落实好国家、省要求,我市通过编制保护规划进一步找准古村保护和文化传承工作方向,更好指导古村保护利用工作。2019年市政府印发《东莞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管理规定》等四份规范性文件,明确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内容,提出保护范围内建设控制等各项保护管理要求。通过编制保护规划,一方面划定历史文化保护范围、查清各类历史文化资源情况,指导镇街对于历史文化名村进行保护,明确了保护对象、保护要求以及特色要求,为活化利用打下基础;另一方面统筹协调村庄用地及建设情况,提出修缮和活化利用方向和指引,多措并举保护好、活化好、传承好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如茶山超朗历史文化名村采取镇政府统筹编制保护规划、明确管控措施和要求,社会资本参与活化利用的方式,促进古村落保护利用,推动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目前我市9个历史文化名村均已启动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已有4个名村保护规划上报省住建厅审查。
(二)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提高古村保护利用质量
1.将古村落保护与利用纳入美丽乡村建设行动。2020年以来,我市通过挖掘绿水青山特色、美丽田园底色、乡土文化本色,大力开展农村环境品质提升工程,既刷新“颜值”、更凸显“气质”。2020-2022年在全市范围内推动创建了120个特色精品(示范)村。我市在省定“特色精品村”标准的基础上,从村庄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文化传承、村规民约等方面细化创建标准。创新提出“东莞市特色精品示范村十个一工程”要求。要求创建村(社区)要结合本地文物建筑、历史文化制定创建方案,截至目前,120个特色精品(示范)村基本建成,其中茶山南社村、茶山寒溪水村、茶山超朗村、寮步西溪村、企石江边村等古村落纳入特色精品村建设,美丽乡村示范带动效应初步显现。
2.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品质提升工程。在推进全域村(社区)基本实现干净整洁的基础上,结合产业、生态、文旅发展,我市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品质提升“四十百千”建设工程,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方位挖掘乡村内涵,老村旧村的面貌有了显著改善。2022年以来,全市建成52个老村旧村环境整治提升试点,建成“四小园”6695个,建成“碧塘”382个,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微实事”19710件,88%村(社区)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
3.发掘培育乡村休闲观光产业,打造古村文化旅游路径。我市把古村落保护利用与开展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创建结合起来,按照省统一工作部署,以创建扶持各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工作为主抓手,加快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进一步赋能乡村产业振兴。其中,茶山镇南社村入选2022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为广东省10个入选村之一,成为我市继麻涌镇麻三村后第2条获此殊荣的村,茶山镇乡村休闲农业游成为全省唯一入选2022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精品景点线路推介。目前,我市已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个,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9个、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6个。
(三)以乡村旅游发展为导向,增强古村保护利用效益
1.加强工作谋划策划。近年来,相继出台《东莞市促进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方案》《东莞市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及《东莞市重大项目概念策划》,从旅游顶层设计的高度明确提出要发展古村落活化利用的乡村旅游。其中《东莞市促进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方案》中明确要整合茶山南社、茶山牛过蓢、石排塘尾古村落群,打造岭南特色古村落文化体验区。围绕“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因地制宜探索发展新路径、新模式,推进茶山南社、茶山牛过蓢、石排塘尾、企石江边、寮步西溪、寮步横坑、常平桥梓、中堂潢涌等一批古村落活化利用和建设发展。
2.创建乡村旅游品牌。经过长期打造提高,茶山镇南社村、寮步镇陈家埔村荣获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茶山镇南社村、寮步镇陈家埔村、石排镇塘尾村、麻涌镇大步村、常平镇桥梓村、寮步镇西溪村、清溪镇铁场村、茶山镇寒溪水村、大岭山镇鸡翅岭村等9个村先后荣获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麻涌水乡美食休闲游线路、寮步莞香文化之旅、茶山传统村落文化寻根之旅、虎门历史与乡村美食游、风情石排休闲游、醉美清溪之旅、“横沥·百年牛镇”乡村休闲游等六条线路先后荣获广东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南社村和塘尾村古建筑群景区于2016年荣获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成为我市古村活化利用打造乡村旅游的新标杆。
3.引入新型消费业态。近年来,我市打造古村落旅游坚持按照“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要求,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加快推进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建设,焕发古村文化魅力。
如茶山镇南社明清古村落引入南社村民营企业家创办的南社创意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专门从事南社明清古村落旅游开发,在做好文物保护的基础上,以本村特色文化、名人事迹为蓝本,先后活化建成了“南社人家”乡村风情体验区,打造了传统美食活态体验区,探索“非遗+文旅”的发展新路径,挖掘提升了“南社九大簋”“南社斋醮”等市级民俗类非遗项目,推出了“莞香茶社”“南社书吧”“香亲盟莞香文化手信”等特色商铺和“为食巷”传统美食墟,恢复了旧时南社糖寮古法制糖的场景,推出了各类艺术展览,探索出一条极具茶山特色的古村落保育活化的路子,被誉为东莞古村落的“南社模式”。
石排镇塘尾古村落活用“非遗”传承带动文旅发展,通过开展“康王宝诞”旅游文化节、醒狮暑假培训班、小福灯制作等,将民间传统习俗变为有趣的民俗体验项目,增强了群众与游客的参与感,同时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在推动塘尾古村落自身发展的同时,主动融入本镇特色连片区,与云岗古寺、红石山燕岭古采石场遗址、鲤鱼洲岛、明德醒狮等周边文旅资源融合发展,通过改善环境景观质量、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推动古建筑活化利用等,着力打造岭南古村落生态文旅区,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带动村民就业创业,促进各项文旅业态及方式创新。
4.打造特色精品民宿。民宿作为特色住宿载体,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也为文化创意的发展提供了土壤。茶山南社民宿、西溪古村民宿作为东莞古村民宿的先行范例,从延续乡村文化脉络、守护乡村文化生态、留住美丽乡愁出发,统筹了古村里的旧民居,经过精心改造,注入文创元素,让旧民居焕发出与众不同的韵味和雅致。其中茶山南社民宿“隐香古苑”荣获“广东最美民宿”;西溪古村“旧你最好”“美邻居”等一批民宿民宿将传统的古建筑群与现代元素完美结合,真实还原古典韵味而不失现代时尚潮流。民宿的发展,进一步丰富了东莞的住宿业态,满足了新时代休闲旅游度假市场的新需求,提升了旧民居的存续价值和经济效益,成为了旅游工作中的亮点。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来,计划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一步推动我市古村落保护利用高质量发展:
(一)探索利用社会资本
我市除对老村旧村整治与活化利用、乡村文化旅游体育等方面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外,下来将充分利用和完善现有的资金扶持相关政策,积极探索利用社会资本路径,以更好促进古村落保护与利用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多元化融合发展。如可参考借鉴茶山南社等较为成熟的古村落发展与运作模式,由具备开发与利用条件的镇街(园区)试点,以申报政府专项债、社会资本投入、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共建等多种方式筹措资金,并将古村落保护与利用和乡村旅游线路、乡村新型悠闲消费模式、文旅产品开发、镇村特色产业(如东莞传统食品行业)等有机结合,可由政府部门组建的议事协调机构给予指导性意见,采取由社会资本实行市场化运作并自负盈亏,或由镇、村、社会资本按投资比例进行收益分成等多种模式,通过社会资本参与的模式充分激发古村落的发展活力。
(二)推进古村开发利用
持续发展乡村旅游,助推古村开发利用。积极参与“粤美乡村”旅游品牌建设,认真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进一步巩固提升全市美丽圩镇建设成果,积极推动美丽圩镇样板建设;将打造“写意东莞”品牌作为东莞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重点推动茶山镇“湾区传统文化活态体验区”项目、石排镇中国潮玩中心文旅项目、寮步镇西溪古村活化利用项目、清溪铁场云溪桃花源等一批乡村文化旅游融合示范项目;持续举办“畅游东莞四季如歌”“田园郊响乐”、创意稻田等乡村旅游品牌活动,进一步提升我市乡村旅游的美誉度和影响力;依托各类乡村人文资源、研学实践教育基(营)地,持续推出各类主题旅游线路,加快推动我市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3年6月21日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抄送: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协提案委,市财政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